寒 露
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,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开始。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°(处于室女座)时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"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"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。
寒露三候
一候鸿雁来宾。鸿雁白露节气已开始南飞,此时是最后一批,古人称后至者为“宾”。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。深秋时节,人们难觅飞雀,但见海边有很多蛤蜊,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,便以为飞雀变成了蛤蜊。
三候菊有黄华。华是花,草木皆因阳气开花,独有菊花因阴气开花,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。
节气特点
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,10月下旬结束。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,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,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。
节气习俗
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,开始出现露水,那么到了寒露,则露水增多,且气温更低。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,南方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,景山公园、八大处、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,重九登高节,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。
寒露饮食
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,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,适当多食甘、淡滋润的食品,既可补脾胃,又能养肺润肠,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。蔬菜有胡萝卜、冬瓜、藕、银耳等及豆类、菌类、海带、紫菜等。早餐应吃温食,最好喝热药粥,因为粳米、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、补中气的作用,像甘蔗粥、玉竹粥、沙参粥、生地粥、黄精粥等。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、莲子、山药、鸭、鱼、肉等食品。